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83篇
  免费   3675篇
  国内免费   4165篇
测绘学   431篇
大气科学   2403篇
地球物理   2908篇
地质学   8980篇
海洋学   2947篇
天文学   105篇
综合类   1357篇
自然地理   259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553篇
  2021年   568篇
  2020年   559篇
  2019年   648篇
  2018年   581篇
  2017年   694篇
  2016年   695篇
  2015年   710篇
  2014年   958篇
  2013年   981篇
  2012年   964篇
  2011年   1004篇
  2010年   885篇
  2009年   1018篇
  2008年   1019篇
  2007年   1076篇
  2006年   1016篇
  2005年   891篇
  2004年   816篇
  2003年   713篇
  2002年   666篇
  2001年   625篇
  2000年   551篇
  1999年   520篇
  1998年   435篇
  1997年   403篇
  1996年   318篇
  1995年   287篇
  1994年   285篇
  1993年   259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西北地区北部主要盆地蚀源区包括银额盆地周缘、北山盆地群周缘、三塘湖盆地周缘、准噶尔盆地周缘,主体位于中亚构造域中西部南缘(部)或与之毗邻区。通过对研究区1 416件中性、酸性及碱性岩浆岩样品的年龄和铀含量数据进行分区统计处理,计算其在地史上的铀迁移量和古铀含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早石炭世-早三叠世(349~248 Ma),其次在中奥陶世-早泥盆世(470~396 Ma)。这分别与古亚洲洋开始俯冲消减(O2S1)和最终关闭、中亚-蒙古碰撞褶皱带形成(C-T1)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及重大事件相对应。各区富铀岩石主要形成于早石炭世-早三叠世(334~250 Ma),其与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具有时间上的一致性。在地域上, 两者有从西向东时代变新的趋势。这亦与古亚洲洋关闭、中亚构造域形成西早东晚的演化特征相一致。各蚀源区岩石的铀含量不尽相同,综合对比和评价表明:北山柳园区、准噶尔盆地东北缘阿勒泰-蕴都地区和东南部清河地区岩石铀含量与宗乃山区铀含量相当或更富;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区岩石铀含量偏富;银额盆地南缘雅布赖山、巴彦诺日公及庆格勒地区及其北部的沙拉扎山区,北山盐滩及马鬃山区,三塘湖盆地周缘,以及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阿勒泰西北区和西缘的北部区铀含量中等;其他地区铀含量相对较贫。研究区现今富铀蚀源区的大部地区,在晚三叠世开始隆升,此后进一步发展,为邻近中新生代盆地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和铀物质,成为相邻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砂岩型、煤岩型及泥岩型铀矿床的主要成矿物质来源;盆内深部烃源岩层富含铀元素,可降低烃源岩的生烃门限温度并增加烃源岩生烃总量,具有重要的地质、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基于静态体积法的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已广泛用于分析致密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本文探索了脱气温度和样品粒径对松辽盆地高台子致密砂岩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10℃的脱气条件并不能清除束缚水而使得孔隙体积、比表面积均偏低,300℃的脱气条件容易破坏样品中黏土矿物的结构令孔隙体积、比表面积减小,200℃是比较合适的脱气温度,既能去除束缚水又不破坏黏土矿物结构。样品粒径从5~10目减小至10~30目,氮气探测的孔隙数量增多使比表面积、孔体积增大。从10~30目减小至180~200目,黏土矿物相对含量降低令比表面积、孔体积显著减小;小于200目的样品中减少的黏土矿物主要集中在大于200目的岩样中,因此大于200目岩样的测定结果最高。因此,10~30目是利用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寻求分析致密砂岩储集层特征的最佳粒径范围。  相似文献   
993.
贵州赤水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晚白垩世时期该地区沉积了一套厚达1300m的陆相地层。本文通过地表露头的古流向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详细研究赤水地区晚白垩世沉积充填过程及构造意义。赤水地区晚白垩世早期辫状河的古流向为自北东向南西,表明碎屑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侧和东侧。根据物源、地层分布及区域地质背景推断,赤水地区晚白垩世的陆相沉积盆地属于陆内前陆盆地,陆内造山带位于盆地东侧。晚白垩世陆内前陆盆地的形成,可能受控于此阶段华南的构造挤压事件形成的陆内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翟文亮 《江苏地质》2017,41(2):230-238
结合地质剖面和薄片鉴定结果等资料,对龙门山地区泥盆纪埃姆斯期—吉维特早期混合沉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沉积相类型进行详细分析。基于研究区陆源碎屑沉积和碳酸盐沉积的2种相模式,总结了各类混合沉积的产出部位、沉积特征,归纳出龙门山地区甘溪泥盆系的混合沉积相模式,认为主控因素是由区域母源性质、构造作用、相对海平面变化等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995.
陈晨  陈亮  陈静欣  等 《江苏地质》2017,41(2):263-268
城市不透水面遥感提取方法一直是城市遥感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南京市为例,采用Landsat TM(ETM+)数据,结合IKONOS影像,阐述了多源特征的提取与选择方法及其对不透水面估算精度的影响,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参数,构建GA-LS-SVM模型。应用该模型估算南京市不透水面,与神经网络模型和像元分解线性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多源特征提取城市不透水面,可以明显提高估算精度;GA-LS-SVM模型2000年与2006年估算误差RMSE分别为0.106和0.158,SE均为-0.001,明显优于其他2种模型。  相似文献   
996.
黄新强 《江苏地质》2017,41(2):347-351
无锡某大厦地基青龙群灰岩岩溶发育,范围多在-80~-96 m之间,采用袖阀管注浆法进行处理,经钻探及CT层析物探验证,岩溶溶洞治理效果较佳,最终桩基持力层选用⑦层粉质黏土层,主体封顶3年累计最大沉降3.82 cm,治理效果达到预期目的,经济效益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辽东桓仁地区中生代早白垩世侵入岩发育广泛,通过对辽东桓仁地区中生代早白垩世4期侵入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侵入岩为一套以花岗岩、石英二长岩和正长岩为主的中性至酸性岩浆岩,属高钾钙碱性岩-钾玄岩系列,铝过饱和岩石。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不尽相同,表现为第一期侵入岩具正Eu异常,第二、三、四期侵入岩具负Eu异常;4期侵入岩均富集Rb、Th、K、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亏损Ba、Nb、Sr、P、Ti和重稀土元素。研究表明,侵入岩岩浆可能属于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产物,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和较强的分离结晶作用;侵入岩产出于板内环境和大陆边缘弧构造环境,其动力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改变时的板片撕裂和后撤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红石山南金矿位于内蒙古阿木乌苏—鹰嘴红山金、锑、铁、钨Ⅳ级成矿带中段南部。为了对红石山南金矿的资源潜力进行定量预测评价,并为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指导,在该地区开展以三维可视化技术和信息量法为核心的三维成矿预测很有必要。通过建立红石山金矿的找矿模型,圈定出3个成矿有利区,将二维勘探工作与三维成矿预测有效结合,将矿产预测拓展到三维空间,为今后研究定量化预测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对南辽河群下部里尔峪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岩相学研究表明,南辽河群下部里尔峪组斜长角闪岩属于正变质岩。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这些斜长角闪岩原岩属于高铁拉斑玄武岩系列(Nb/Y=0.16~0.4),SiO_2含量为47.27%~50.68%,具有较低的TiO_2含量(0.92%~1.61%),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表明其原岩形成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而非前人所说的大陆裂谷。综合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其岩石成因与活动大陆边缘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南海中西部地貌单元划分及其特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中西部处于南海北部和南部的过渡带,夹持于印支地块和南海海底扩张中心之间,其特殊的地貌对于研究整个南海地质地貌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中西部海洋地质调查项目获取的水深、底质调查及地震剖面数据,结合该海域以往研究成果,提取了有关地貌的信息,编制了南海中西部地貌图。把研究区划分出陆架、陆坡和深海盆地三个二级地貌单元,以及水下岸坡、水下浅滩、海岭、峡谷、麻坑、阶地、盆地、海台、海山、深海扇、深海平原等众多次级地貌单元。文章详细描述了该海域各地貌单元的特征,提出了断层、火山、构造隆起和浊流等地质作用是本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